第四十三章 童试-《红楼如玉君子》
第(2/3)页
三天后,县试的成绩出来了,果然如林海所预料的那样,六艺书院去考试的几个人,都毫无疑问的通过了!
林海除了忙着交际送礼外,还忙着准备四月的府试。
府试的内容同样是八股文、试贴诗、经论、律赋这老四样,不过内容比县试来讲要难上许多。
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,由知府主持,连考三场。林海忍不住在心里吐槽:考来考去,人都要考焦了,难怪别人都骂读书人是书呆子,可不是都考傻了嘛!
府试的题虽然比县试的难上一些,但是也只有一些而已,林海很麻利的就做好了!
虽然少考了一场,但是公布成绩的时候却延后了不少,不过还是在第五天的时候出来了!
林海很是光荣的榜上有名,李鑫三人也在其中,就是排名各不同而已。四人悄悄地在私底下斗银子,去厨房开小灶,小小的庆祝了一把,然后有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生涯中去了!
童试分三场,县试、府试、院试。
只有这三场全部通过了,才能称为秀才。
林海算是运气好的,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,明年恰恰要举办院试,要是院试顺利的话,明年林海就能成为一个秀才了!
院试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,正场一场,复试一场,一共两场。因此辰、戌、丑、未年的称为岁试;寅、申、巳、亥年,称为科试。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。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,俗称秀才,算是有了功名,进入士大夫阶层。
在当时,识字的人都不多,秀才更是少之又少。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,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,亦有各种特权。例如免除差徭,见知县时不用下跪、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、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。
不过秀才也分成三等,成绩最好的称“禀生”,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;其次称“增生”,不供给粮食,“禀生”和“增生”是有一定名额的;三是“附生”,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。
第(2/3)页